在2025年亚洲杯四分之一决赛中,中国男篮与韩国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,最终凭借79比71的成绩艰难晋级四强。然而,比赛的第三节却成了球迷们热议的焦点,那一节中国队被判犯规多达17次,韩国队也因此得到17次罚球机会,成功命中15球。这种不公平的判罚令人难以忍受,大家看到那个熟悉的裁判面孔,原来他就是三年前让中国队吃大亏的伊拉克裁判——Ahmed Ali Yaseen Al-Shuwaili。
这名裁判的背景并不简单,出生于1983年4月14日的Al-Shuwaili,早年曾是篮球运动员,随后转行做裁判。他通过在伊拉克国内联赛的积累经验,逐步崭露头角,最终获得了FIBA国际认证,成为国际篮坛的常客。从2019年开始,Al-Shuwaili就参与了多场重大比赛的执法工作,包括FIBA男篮世界杯、东京奥运会等。特别是在亚洲篮球赛事中,他的身影可谓频繁,甚至在2024年巴黎奥运的裁判长名单中也有他的名字。
尽管履历相当亮眼,但他的判罚风格却一直受到争议,尤其在中国球迷眼中,他成了麻烦的代名词。2022年亚洲杯上,Al-Shuwaili曾在中国对阵巴林的比赛中执法,并在第三节频频判罚中国队犯规。赵睿和孙铭徽两名主力被连番罚下,中国队在场上的局势一度非常混乱,差点被巴林逆转。赛后,媒体纷纷批评判罚不公,认为中国队的防守动作完全合理,却频繁被判犯规,判罚尺度严重失衡。
展开全文
而这场对韩国的比赛,再次让人对Al-Shuwaili的执法提出质疑。比赛开局,中国队成功防住了韩国队的三分球,限制住了对方的外线攻击。但不料,第三节的判罚让比赛局势急转直下。中国队在这一节被吹了17次犯规,韩国队通过罚球拿到了15分,而中国队全场只有13次罚球机会。这一判罚的差异显然影响了比赛走势。特别是有一次,胡金秋在进攻时被韩国球员肘击受伤,血流如注,然而裁判却依然让比赛继续,没有吹罚犯规,令人难以理解。
Al-Shuwaili的执法风格一贯严格,身体接触判罚相当严苛,尤其对中国队的防守动作似乎尤为敏感。虽然最终中国队以79比71获胜,晋级四强,但许多球迷对于比赛中的判罚依然心有不满。赛后分析显示,第三节出现了多达9次错漏判,这些判罚让韩国队有了趁机追分的机会。赛前,韩国主帅安俊浩曾豪言要突破中国长城,果然,他们通过判罚不断蚕食分差,险些改变比赛走向。
尽管中国队赢得了比赛,但这场对韩国的比赛,再次让人感受到Al-Shuwaili那种对中国队“特别关注”的执法风格,这无疑加剧了球迷的不满情绪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