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释义 (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。)
巧者为我拙,智者为我愚。
巧 qiǎo《國語辭典》巧 [ qiǎo ]形高妙、灵活、聪慧。如:「灵巧」、「巧思」、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」。美好。《诗经·卫风·硕人》:「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。」技艺精妙。如:「巧手」、「巧工」。汉·王充《论衡·自纪》:「大简必有大好,良工必有不巧。」唐·秦韬玉〈贫女〉诗:「敢将十指夸偏巧,不把双眉斗画长。」虚伪不实。如:「花言巧语」。《论语·学而》:「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」唐·白居易〈新乐府·天可度〉:「但见丹诚赤如血,谁知伪言巧似簧。」名精妙的技能、才艺。如:「乞巧」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「离娄之明,公输子之巧,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员。」副恰好。如:「凑巧」、「碰巧」、「巧遇」。狡诈、虚伪。如:「巧辩」、「巧立名目」。唐·韩愈〈答刘秀才论史书〉:「巧造语言,凿空构立。」者 zhě《國語辭典》者 [ zhě ]代人或事物的代稱。如:「記者」、「作者」。《論語·雍也》:「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。」《楚辭·屈原·漁父》:「新沐者必彈冠,新浴者必振衣。」形指示形容詞。同「這 」。多用於古詩詞中。宋·晏幾道〈少年游·離多最是〉詞:「細想從來,斷腸多處,不與者番同。」助用於句中,表示停頓。《論語·學而》:「孝弟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。」用於句末,表示語氣結束。《孟子·離婁下》:「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」表比擬。相當於「的樣子」。《史記·卷八六·刺客傳·荊軻傳》:「已而相泣,旁 若無人者。」为我(爲我)wèi wǒ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“损一毫利天下不与,悉天下奉一身不取”的学说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 杨子 取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” ——《漢語大詞典》拙 zhuō《國語辭典》拙 [ zhuó ]形愚笨、不灵活。如:「笨拙」、「手拙」、「弄巧成拙」。谦称自己的。如:「拙见」、「拙作」、「拙计」。古朴的、未加修饰的。如:「古拙」、「朴拙」。智者 zhì zhě(1).有智谋或智慧的人。《韩非子·主道》:“明君之道,使智者尽其虑。”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物之可备者,智者尽备之;可权者,尽权之。此智者所以寡患也。” 元 柳贯 《过闸行》:“圣人乘运智者谋,尚忆当年 河 事始。” 公刘 《哀诗魂--怀诗人郭小川同志》诗之五:“我,半是智者,半是懦夫。”(2).即 南朝 陈 至 隋 高僧、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 智顗 (公元538-597年)。 隋 开皇 十一年,受“智者”之号。见 唐 道宣 《续高僧传》卷十七。 唐 贾岛 《送僧归天台》诗:“妙字研磨讲,应齐 智者 踪。” ——《漢語大詞典》愚 yú《國語辭典》愚 [ yú ]形笨傻、不聰明。如:「愚笨」、「愚昧無知」。《論語·為政》:「退而省其私,亦足以發,回也不愚。」唐·白居易〈新樂府·澗底松〉:「高者未必賢,下者未必愚。」與自身有關的。如:「愚見」、「愚兄」。《戰國策·秦策五》:「臣效愚計,大王不用。」動欺騙、蒙騙。《孫子·九地》:「能愚士卒之耳目,使之無知。」《文選·賈誼·過秦論》:「於是廢先王之道,燔百家之言,以愚黔首。」代自稱的謙詞。《文選·諸葛亮·出師表》:「愚以為宮中之事,事無大小,悉以咨之,然後施行。」唐·劉得仁〈賀顧非熊及第其年內索文章〉詩:「愚為童稚時,已解念君詩。」
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。